对话 UT 斯达康创始人陆弘亮:关于孙正义、关于阿里、关于中国无线通讯事业的一些往事 - Android

Get it on Google Play

对话 UT 斯达康创始人陆弘亮:关于孙正义、关于阿里、关于中国无线通讯事业的一些往事 - Android

创新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概念

近日,本文作者 Adam Bao 有幸采访到了中国电信行业的先驱人物、UT 斯达康创始人陆弘亮。陆弘亮不仅叱咤圈内,同时也是软银中国(SBCVC)的奠基人之一(软银中国曾为阿里巴巴提供了 1800 万美元的启动资金)。此外,他也与软银创始人孙正义(Masa Son)有着多年的深厚友谊,而二人相识的经历可以追溯到他们的大学时期。

彼时,陆弘亮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附近的一家冰淇淋店担任夜班经理。有天晚上,孙正义到这家店里,要求店员在提供冰淇淋时要按照他的要求多放奶昔,否则就不付钱。在这件事情解决之后,这两位拥有相似文化背景(都能讲日语)的人士很快成为了朋友。此后,陆弘亮也成为了孙正义的第一个创业项目的合作伙伴。孙正义在这个项目中发明了一台有声翻译机,并随后以 170 万美元的价格把项目卖给了夏普。再之后,便是孙正义一路创办软银···这些众所周知的故事了。

本次,陆弘亮(下文称为 “陆)” 向笔者(下文称为 “Harbinger”)分享了他的一些个人故事、他在与孙正义合作中的感受、以及他把无线通信服务带到中国这段历程中的一些点点滴滴。

Harbinger: 能否谈谈你在大学时期的事情,比如你和孙正义是怎么认识的,又是如何成为合作伙伴并肩作战的?

陆:我当时在一家冰淇淋店工作。有一天,一位顾客到店里要求要按照他的要求做一份冰淇淋,否则就拒绝付款。我同意了他的要求,并亲自去给他送了过去。当时我无意中听到他用日语交谈,这让我非常惊讶。然后我也用日语向他介绍了自己···这就是我们第一次见面的经历了。

Masa 到学校比我晚几年,但我跟他是学校里少有的能讲日语的本科生。当时,他正在打算开公司,我在冰淇淋店又遇到了他,而那时我正值毕业。Masa 的妻子建议我去为他工作。我回应说我对此不感兴趣,因为我已经打算好去从事一份正经的营生职业,没想过创业之类的事情,而且那时也没有创业这种概念。不过后来,Masa 表示我们需要去做的是去一起创造一些什么,而不是去到某家大公司中寄人篱下。我了解他是一个多么执着的人,最终我接受了他的合作念头。

Harbinger: 那么,你们的第一家公司是做什么的呢?

陆:他说服我跟他合作是因为那时他得到了一份与夏普的合作合同,并且给我看了他的原型产品——一台便携式有声翻译机。Masa 当时即将和 Masami Ohno 结婚,他向她承诺每天会进行一项发明。然后他就开始去把两个随机的词语组合在一起,从中创造出一些新的概念。这个翻译机则是结合了他的 “有声” 和 “翻译” 两个念头的产物。而这就是他卖给夏普的创意。

孙正义(右方握手人)同意投资 UT 斯达康。图片来源:陆弘亮(左方握手人)

Harbinger:你认识孙正义 30 多年了,在你看来他这些年来都有什么变化?他的 “300 年愿景” 是否从最开始时就已存在?

陆:我记得,工作第一天时,他让我来制定一个为期三年的计划。我说,我甚至不知道我们在做什么,你却要我给出一个三年计划?但他却只是回应:“没错,是这样的,我们需要在三年前就来做这些事情。”

他总是对现金流表示出浓厚兴趣,希望能够有收入,能够获得盈利。尽管他想在翻译机的业务上干出一番天地,但他却也在试图进入杂志行业,因为这里会有广告收入。当然,他对基础设施行业也十分感兴趣。

在我看来,他是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人。他有很强的说服力,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。当我第一次见到他时,他大概只有 20 岁。但这时他已经在说,我们需要打造可以获得现金流的业务。这些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

Harbinger:在京瓷工作了一段时间后,你离职并去创建了 UT(Unitech Telecom)。当然,这也是在 UT 和斯达康(Starcom)合并之前发生的事情。所以,你可以分享一下这其中的一些历程么?

陆:在离开京瓷后,我回中国去寻找发展机遇,那大概是 1991 年。当时,中国的电信基建领域差不多是一片荒漠,而这显然意味着是一片巨大的蓝海。因此,我和伯克利大学的同学 Charles Xue(薛蛮子)以及通过 Charles 认识的 Peter Wang(王祖光)一起在这一年创立了 Unitech Telecom。

UT 从数字本地环路业务开始,发展自身的有线(固话)解决方案。UT 一度拥有中国数字本地环路市场中的最大份额,但我们认为,中国用户真正想要的是更快的电话通讯。所以对我们来说,我们需要打造一个无线解决方案。

当时在中国获得一条有线通话线路需要花很多钱,而且就算你有钱也必须等上一年半载才能完成这些流程。但这时,有了我们的无线解决方案,一切就变得简单起来。我们开始与松下合作,然后是三菱和夏普,不断的去获得他们的技术授权(译者注:然后就是当年我们所能看到的家喻户晓的小灵通)。再后来,我们也开始制造自己的芯片来保持自身的竞争力。到 2004 年,公司一共赚了 28 亿美元,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收入。

回到 1995 年,在我们知道 UT 可以盈利后,我们和斯达康合并了。我和薛蛮子以及吴鹰(斯达康创始人)一起去见了 Masa,让他看了我们的公司。Masa 和他的两位董事会成员决定给我们 3000 万美元投资,买下我们 30% 的股份,尽管当时我们的营收或许仅仅只有 1000 万美元。Masa 在这里给了我们充分的信任。当时我跟他说,如果你现在不投资我们的公司,我们的规模以后会超过你们的。他呢,就说到,“哇,你这么说很有道理。” 然后就开始对我们投了资。而之后,在他投资的注入下,UT 斯达康的发展速度也加快了很多。

首次到访中国的孙正义以及 UT 斯达康员工(图片来源:陆弘亮)

Harbinger:UT 斯达康后来成为了一个相当大的企业,不过之后你也参与了软银中国的创建,能否分享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呢?

陆:薛蛮子是 UT 斯达康的联合创始人之一,他曾经也负责研发方面的工作。有一天他跟我说,我们的公司现在已经越来越大,但我也不太感兴趣了。我想去创办点别的东西,你能说服 Masa 创建一个中国风险基金让我们在中国投资么?我说当然可以。之后我说服了 Masa,他同意了,然后给了我们 9000 万美元,我们也提供了 1000 万美元,这个 1 亿美元规模的基金就从此成立了。

Harbinger:那之后软银中国投资阿里又是怎么一回事呢?

陆:我记得,当时我们所有人(Masa、薛蛮子、吴鹰、黄晓庆/Bill Huang、我)都在听马云演讲,但我们都理解不了他所说的业务,而且我们对此也没有什么兴趣。当时我们问马云的是,“你盈利了么?” 如你所见,我们是非常传统谨慎的,如果无法盈利,你就很难获得我们的投资。

从马云的话中,我们看不到任何盈利迹象。但 Masa 却对此非常兴奋。他说我们应该投出 1800 万美元。在我的理解中,从 1 亿美元的基金中投出 1800 万美元是很不正常的,因为你不能在一家公司中投掉超过 10% 的资金。不过这时,Masa 则认为这会是一桩好买卖。我们想,好吧,既然你有 90% 的基金份额,我们就同意你的说法,所以我们就去投了阿里。当然,在最开始的时候,他们一直在烧钱,薛蛮子不得不去经常找他们说要节制一点。

Harbinger:你是如何看待当下的?以及,就未来十到二十年来说,你有什么期待?

陆:以前,很多科技和技术都是在美国创造,然后中国复制进来再扩展开去。但现在,你可以看到是本地市场正在催生出种种新生概念,而这一景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。所以,创新现在会更多的去从满足本地需求的过程中诞生。它不再是一成不变,而这与过去完全不同——早些时候,创新意味着是一种来自于美国的产物:你看到有什么成功的地方,然后再在另一个地方重现。但如今一切都在改变,它已经等同于使用现有科技来在当下构建出最优解决方案。

编者注:

  1. 本文首发于 The Harbinger China,原作者为 Adam Bao,动点科技经授权后编译发布。
  2. 本文所表达的观点是陆弘亮的个人观点,并不能反映出 UT 斯达康、孙正义、或者陆弘亮所属的任何公司和基金机构的观点。

11/05/2021 02:17 AM